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定义:

子宫腺肌病,也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中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它可以与“外部”或主要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共存。子宫内膜可以以两种形式侵入子宫肌层,即弥漫型和局限型。前者是异位子宫内膜侵犯整个子宫的肌壁,不同部位其侵犯范围和深度可不同;后者异位子宫内膜仅侵犯部分肌壁,类似于子宫肌瘤,但与周围正常组织无边界(假包膜)。

症状

痛经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约80%的患者会出现痛经。多数患者表现为继发性痛经,并呈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可在月经前一周左右开始,也可延续至月经后一至两周。少数患者的疼痛时间在月经前后仍是周期性的。月经是子宫腺肌病的另一个主要症状,它经常导致贫血。少数患者大出血,容易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此外,少数患者不能生育。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多为均匀坚硬,一般不超过孕12周的大小,否则可能合并子宫肌瘤。如果病变只生长在子宫的某一部位(子宫腺肌瘤),也可表现为不对称增大。

病理

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学

子宫腺肌病的病因仍不清楚。1908年,Cullen提出基底膜的侵犯是大多数子宫腺肌病的原因。研究发现,除子宫外,人体所有腔器官均有粘膜下层。黏膜下层的主要作用是阻止腺体长入肌层,并保持其向腔内生长。因此,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细胞在基底层增殖并侵入肌层的结果。但关于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和间质增生的因素,有四种学说:与遗传有关;损伤,如刮宫、剖宫产;雌激素分泌过多;病毒感染。其中,雌激素过度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尤为引人注目。实验和研究表明,雌激素和/或孕激素加上催乳素可能是子宫腺肌病发生所必需的。溴隐亭可以阻止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最近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妇女的在位子宫内膜和异位子宫内膜均合成雌激素,这可能影响子宫腺肌病的生长。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肌层中芳香化酶和雌酮硫酸酯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子宫腺肌病病理学

1.肉眼可见的子宫大多均匀增大,呈球形,一般不超过孕12周子宫大小。有两种类型的子宫肌层病变:弥漫性和局限性。一般是弥漫性生长,累及后壁,所以后壁往往比前壁厚。剖开子宫壁,可以看到肌层明显增厚变硬。肌壁内可见粗大的肌纤维束和微囊腔,腔内偶见陈旧血液。少数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局部生长形成结节或肿块,类似于子宫肌层,称为子宫腺肌瘤。其切面缺乏子宫肌瘤肌纤维明显而规则的螺旋结构,周围无包膜,与周围肌层无明显分界,难以从肌层剥离。2.显微镜检查子宫肌层中的岛状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是这种疾病的显微镜特征。其他疾病切除的子宫不断切片,其中10% ~ 30%的子宫肌层内有子宫内膜组织,因此对子宫腺肌病的确切侵犯深度仍有一定争议。

病变

病变呈纵横交错的粗肌纤维带和纤维带,有暗红色出血点或小面积,少数息肉样子宫内膜可突出至浆膜,组织切片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临床诊断

继发性加重痛经,好发于中年女性,应考虑为子宫腺肌病。如果伴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子宫增大,应考虑子宫腺肌病。子宫碘油造影显示其在一处或多处进入肌壁,形成憩室影,但阳性率仅为20%左右。最终的诊断依赖于子宫的大体和病理检查。

子宫腺肌症

【临床表现】

继发性痛经发生在大龄女性,也就是将近40岁的时候。痛经逐渐加重,经常痉挛,让她们无法坚持日常工作。痛经是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异位水肿出血,刺激肌壁痉挛性收缩所致。

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少数可在月经前后出现点滴出血。这是由于子宫体积增大,宫腔内膜面积增大,子宫肌壁间异位内膜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所致。

双河镇经常发现子宫一致长大,有压痛,但子宫正常甚至比正常小的可以存在子宫腺肌病。

治疗

对于已经没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最好进行全子宫切除术,尽量保留卵巢。如果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应尽可能切除病变,保留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绝经。想生的可以用激素治疗6 ~ 12个月。停药后,他们希望在短时间内受孕。如果在手术探查时发现,应考虑切除子宫腺肌瘤,保留子宫。

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辨证

子宫腺肌病是西医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分为痛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中医疾病的范畴。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痛经、月经不调、肿块都与瘀血内阻有关,而血液肿瘤的形成则与寒凝、气滞、痰湿等致病因素有关。可以理解为子宫腺肌病常继发于产后、人工流产、刮宫。因产后或术后正气受损,抵抗力下降,易感寒邪形成寒凝血瘀;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肝气郁结,从而形成气滞血瘀的血液肿瘤;容易出现津液运行异常,痰湿蕴结,血行受阻,形成痰凝癌。所以从子宫腺肌病的本质来看,是血瘀,是实证性疾病。但病程迁延,失血耗气导致气血虚弱,转为虚实夹杂。在治疗上,既要以活血化瘀为原则,又要兼顾血瘀的原因和虚弱的程度。例如:气滞血瘀证

主要表现为经期腹胀或痉痛,拒按,伴有心烦易怒,胸乳胀满,月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子宫增大,舌边有瘀点,脉弦涩。这类综合征多因产后或术后情绪抑郁,肝气郁结所致。治疗应以疏肝理气、化瘀消症为主,可用香苓丸。木香、青皮、川楝子各10克,丁香6克,三棱、莪术、枳壳、郁金、水蛭、延胡索各15克。腹痛剧烈者,乳香、没药也可各加15克;月经量过多者去水蛭,加炒蒲黄30g气虚者,加黄花20克,太子参30克,炒白术30克。

痰凝血瘀证

目前是小腹疼痛,月经量多而稀,有血块,肚子饱,呕吐呕吐,子宫增大。通常白带量多,颜色白稠。舌白腻,脉深滑。该证的形成与脾肾两虚、水湿停滞、湿蕴于痰、痰瘀互结有关。治痰湿,祛瘀消症,可选用余凯二陈汤合活络效灵丹。半夏、陈皮各10克,茯苓、白芥子、当归、丹参、三棱、莪术、郁金各10克,川芎20克。疼痛剧烈者,分别加乳香15g、没药15g;食欲不佳、乏力者加太子参30克,炒白术20克。

寒凝血瘀证

经期小腹绞痛或冷痛,表现为严重拒按,但热敷后可缓解。月经量多,但色紫暗有肿块,伴有肢冷畏寒,舌暗,脉沉紧。这种综合征主要是分娩或流产后感觉寒邪所致。在治疗上,不仅要温散寒邪,还要活血祛瘾。可以用少腹逐瘀汤。炮姜、土木香、川芎、桂枝各10克,元胡、五灵脂、没药、当归、三棱、莪术、丹参、茯苓各15克。月经过多者,去川芎当归,加炒蒲黄30克,血余炭15克;脾虚气虚者,可加黄芪20克,太子参30克,炒白术30克。以上三种证型中,腹痛剧烈者加乳香。由于该药气味难闻,部分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荨麻疹等过敏症状。因此,在应用时,他们需要单个包装,并要求患者灵活选择。如果他们有过敏症,他们不必。在内服汤剂的同时,还可配合针灸或中药外敷,以增强疗效。可选择的穴位: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从第一周开始每天一次治疗痛经。中药外敷:可用肉桂、川芎、吴茱萸、元胡、乌药、没药等份,研成细粉,与番突灵混合,敷于关元穴,用纱布固定。申请在前5-7天开始。